站群导航

吴中教育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 2
  • 3
  • 暂无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家校共育>详细内容

家校共育

【湖畔心语】第9期 用爱的语言说爱——让家庭教育更有效的五种语言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5 17:10:36 浏览次数: 【字体:

11e0efd711924a7682c4663cda99d58d.Jpeg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总是能听到家长朋友们抱怨,说孩子“听不进去话”,“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懂呢?”。每每想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和付出,又得不到回应,父母心中总是会泛起隐隐苦涩。这是为什么呢?父母对孩子的爱与生俱来,虽然会有表达方式上的差别,但其爱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那难道是我们的孩子太过冷漠看不到父母的爱吗?

其实不然,我们的孩子是最单纯而敏感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他们的心弦。曾有不止一个孩子来向我诉说,无论怎么努力,父母都不能看到他的进步,他的付出,只会进一步提更高的要求。他们觉得永远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因此对自己很失望,也感觉无力又迷茫。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双方的困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用爱的语言说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家庭教育中五种爱的语言。 


1.理解感受

abe448477a4b4c2e92b2c7de504a01ae.Jpeg

相比较父母,孩子往往会更愿意和爷爷奶奶诉说心事。这是因为他们知道爷爷奶奶不会责骂他们。孩子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社会阅历,当他们不确定一件事好与坏的时候,与其冒着被父母说教、惩罚的风险,他们更愿意将情绪分享给爷爷奶奶。

心理学上有一种常用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技术手段叫“共情”。共情,简单的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世界。不管孩子向你倾诉的是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是认同他的感受。“这是你第一次鼓起勇气向爸爸倾诉心事,你一定很忐忑吧?”“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相信你也很难过。”“留你一个人照顾弟弟,你会不会很辛苦?”只有当父母靠近孩子的心灵,感受他心灵的跳动和温度,孩子才会愿意更贴近父母。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像一个法官大人一样给他冷冰冰的审判,可以尝试先感受他此时的感受,再同他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每一次犯错都是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一次宝贵机会。比如:“面对现在的局面,我相信你已经明白自己做错事情了,你现在一定很害怕我骂你,是吗?但是不管你多害怕,我们还是需要一起承担起这件事的后果,你有没有想过一些补救的方法呢?”陪伴和认同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2.肯定言辞

6d9dd3dc3ef74e609a01f91d6eb43469.Jpeg

马克·吐温曾说:“一句称赞的话,可以让我活两个月。”口头的赞扬,或欣赏的话语是父母同孩子沟通时最有利的手段。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做得好的事情给予称赞;二是对孩子没有做好的事情同样给予称赞。

乍一看,前半句话我们很容易做到;后半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这是因为大家都容易从结果出发来看待这两方面。其实不然。这两方面的要求都是面向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而言的。当孩子将学习、家务或者某一件小事完成得很好时,我们不仅需要告诉他:“你做得真棒!”,还要看到,他努力完成得过程:“你在刚刚遇到这个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真的是太好了!”同样,当孩子失败过后,我们同样要去挖掘他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虽然这次考试成绩你不是特别理想,但是妈妈看到你比上次考试要更花时间去复习,这就是你的进步,妈妈很为你骄傲。但是不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需要继续努力才能有成就。”教育只有关注过程,才能让孩子提高耐挫性,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坚韧品格。

 

3.真诚表达

cb7329ebe6a94fb3a2f727435ca610f6.Jpeg

教育是亲子的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作为父母,总是想要帮孩子承担更多,但这往往会让我们刻板地认为孩子只是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其实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是家庭的一份子,他们可以倾听父母诉说心情,也可以为父母分担压力。

父母也要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今天爸爸在公司里发生了一些很棘手的事情,现在爸爸很累了,能不能麻烦你帮爸爸去倒杯水,并且今天就不辅导你作业了,你独立完成好吗?”这样的爸爸是不是变得更加鲜活?父母不是超人,也会有能力范围之外的时候。这时正是孩子们可以发光发热的时候。只要父母学会表达,孩子也会喜欢自己被父母所需要的感觉。

 

4.身体接触

818961f54e06473ab163398d0325c870.Jpeg

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曾说:“身体的接触可以建立或破坏一种关系;它可以传达恨或者爱。对于孩子来说,比父母的指责谩骂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棍棒;比棍棒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无视。肢体语言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语言。

孩子的情绪总是相当敏感,在我们眼里很小的事情常常会让他们哭得情难自已。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会先用手帮她们拭去泪水,然后问她:“我知道你此时很难过,但是我们还需要接着上课。我现在陪你去洗手间洗把脸好吗?”当洗完脸后认真的帮他把脸上的水擦干。他们便仿佛突然得到了释怀,很容易从悲伤的情绪里走出来了。

很简单的擦脸的动作,就可以起到安抚的作用。如果是男孩子想要鼓励他,我一般会拍拍他的肩膀以传达信任;如果是女孩子,我会尝试牵牵她的小手。这些小动作,很容易就能抓住孩子的心,尤其是小学阶段。等孩子进入青春期,那我们的动作就需要更为慎重。

 

5.成长仪式

75e42c558c8b43769f08736f34367ef4.Jpeg

我们现在提倡的“八礼四仪”中的“四仪”就是让孩子有明确的成长的仪式感。仪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新的角色,做好角色转换的过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李玫瑾曾在演讲时提出孩子的三个重要的生日一定要过:一是14岁生日,14岁是刑事责任的起点,孩子已经接近成人,需要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16岁生日,16岁已经适用于所有法律,只是刑罚上没有死刑;三是18岁,这是自己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的临界点。

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爱浇灌孩子的成长,用爱浸润孩子的生活点滴。只有选对表达爱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完完整整的接收到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心,疼惜父母之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