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吴中教育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 2
  • 3
  • 暂无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家校共育>详细内容

家校共育

【湖畔心语】第20期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盐,再补钙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5 08:21:10 浏览次数: 【字体:

    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最应该关注些什么?

也许大家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是宠爱?是关心?是鼓励?是严厉?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她的答案有些特别:“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

乍一听像是在做菜,但细品之后发现颇有道理。

“糖是关爱、鼓励;盐是直面挫折苦难;钙是自强自立。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在做菜时,各种调味料适量有序地放,“菜”才会可口又健康。在家庭教育里,各种因素合理有序,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温暖有爱、富有担当、勇敢坚强的人。

a9c38a87b763482692e04b1948b261fb.Jpeg

 

先放“糖”,顺应孩子的天性

糖分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人天生就是钟情于“糖”的,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所给予的关心与鼓励,大到一架钢琴、一份昂贵的生日礼物,小到一次爱抚、一句温馨的话语,都是孩子所喜爱的“糖”。“糖”能使孩子身心愉悦,找回自己的天性。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有一位母亲因为孩子的多动症被老师叫到了学校。老师在办公室里对她说:“您的孩子坐不住,他在板凳上坐不到三分钟就要乱动。”

回到家后,这位母亲却告诉孩子,“老师今天夸你了,说你以前在板凳上只能呆一分钟,现在能呆三分钟。”

当天晚上,备受鼓舞的孩子吃了两大碗米饭,还没有让妈妈喂。

后面的日子里,这位母亲每次从学校回来都会鼓励孩子,孩子的成绩也逐渐稳步提升。

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使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务必先“放糖”。


42d9e414350b40c49885f95b29bad30e.Jpeg


加点“盐”,让孩子面对风雨的飘摇

“磨难,苦难,挣扎,这是成长的过程。”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将来总有一天会离开家长的庇护。孩子遇到的挫折和挑战,就是他们的“盐”。

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去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环境。其实不尽然。

有一位单亲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因为周末孩子在家没人管,便将孩子时常带到修理厂去,父亲在车间忙上忙下,孩子在接待室写作业。夏天天气炎热,父亲大汗淋漓和满手油污的样子被孩子看得一清二楚。而这个孩子,从小也比其他孩子要更加乖巧懂事,学习上也更加刻苦努力。

   即使再爱孩子,我们也要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洒下一把“盐”,不刻意规避生活的“不容易”,让孩子提前了解“切肤之痛”,才不会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学会勇敢和面对困难,孩子才能跨过生活的沼泽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14c49e723c1644fa81a26a7c080a065b.Jpeg

 

补补“钙”,让孩子自强自立

补钙可以促进孩子骨骼的生长,使孩子更好地站稳脚跟。而在家庭教育中,补“钙”就是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品质。通过补“钙”,让孩子拥有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适应力,挡得住生活的风风雨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着去帮助孩子,铺好道路,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庇佑下快乐成长。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自身独立的过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尝试“自己来”,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补钙”,才能成就孩子独立自强的人格。当孩子有了生命的尊严,就可以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拼命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


5dc57726e0cf43989fc6e1f1ed8dc111.Jpeg

针对以上情况,家长可以这样做:

1.给予关心与鼓励

在生活之中,家长要多多关心与鼓励孩子,以激励的话语代替批评和指责。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2. 培养坚定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

家长要做有形的放手、无形的抓手,培养孩子的毅力与遇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让孩子在成长中尝试现实的自然困苦,才是孩子最有质量的成长。

3.不过度保护与溺爱

孩子的独立与自主,是与父母的培养分不开的。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可以独挡一面,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不断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


2c728a3b945c4e97ab62a6ac1488e09d.Jpeg

 

结语

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却可以讲求顺序。在教育实践中,先放糖,让孩子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再放盐,让孩子懂得敬畏之心;最后补补钙,让孩子能够面对风雨的飘摇。人生如吃饭,五味不可偏食。糖盐钙皆全,必然成就精华。

 

f70c28035a3b4299a664a8d543e66e8e.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