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心语】第23期 自信一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信这件事,其实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需要逐渐建立的。即使本来很自信的孩子,也有可能会被诸如考试压力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产生不自信的情绪,那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1.走出舒适区,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有的孩子本身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去接受挑战,比如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发言或者加入一个兴趣小组。父母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感受到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比如在决定家庭假期出游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讨论旅游目的地的利与弊。鼓励他们去说服自己,表达“为什么我认为哪个地方值得一去”的观点,诸如此类。
2.面对难题,积极回应
面对难题,家长可以用积极回应来鼓励孩子。比如当作业遇到难题时,若用看似令孩子安心的口吻去安慰说“别担心,我知道你觉得数学难”或者“这种数学题谁都不会”,则可能加重孩子们内在不自信或者养成轻易放弃的习惯。不如多采用更积极的引导性话语来正面引导,比如:“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道题,两个人的智慧肯定能解开它”之类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3.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大部分家长常会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优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或许不完美,但一定不会一无是处。孩子可能学习不突出,但是唱歌特别好,或者有其他擅长的事情,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自信的力量》中有一段话“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构建,这是一场需要耐心的艰难征途。”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他们的成长中一定不能忽视自信所带来的力量。自信一点,他们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