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心语】第56期 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每个人的花期都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如何掌握教育孩子的“度”,做到真正的放手又不撒手,是每位家长都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现在很多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另一种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家长都没有定位好自身的角色。孩子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家长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给予孩子爱和关注,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的后盾,孩子才能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表率、习惯和情绪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镜子。
在家庭教育当中,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适时给予孩子引导和共情,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成长空间
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第一,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应当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既不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
第二,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
第三,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也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也需把握好亲子关系的界限,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