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吴中教育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 2
  • 3
  • 暂无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心理健康>详细内容

心理健康

【湖畔心语】第15期 打开专注之门 开启高效学习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6 11:13:58 浏览次数: 【字体: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要面对学生们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考试试卷写不完,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容易丢三落四等等,都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表现。各位家长为此也是一直头疼不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的根本原因,既不是家长对学生疏于管教,也不是孩子不尊重老师、不热爱学习,而是学生的专注力出现了问题。

24b1cab57f1a4e568bc6a0c4e9aee669.Jpeg

 

原因1

我们现在一起来想象一个场景:

一个小朋友正坐在地上搭积木。

他越搭越高,目不转睛,安静又认真,仿佛进入了无我的境界。

这时,坐在一旁的亲友团纷纷发来慰问:

宝宝,你在堆什么呀?

我的乖孩子,你可真厉害,积木搭这么高了!

大孙子,你肚子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啊?

孩子,你这个不对,爸爸来教你!

……

这些满满爱意的话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稀松平常,尤其是在如今“422”的家庭模式下,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更是无可厚非。可正是这些看似无意的话语成为了孩子注意力发展的道路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67d532ceb94340759d4f4dfacfcccbc7.Jpeg

 

原因2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很多负责的家长都会采用盯着孩子做作业的方式,孩子一开小差就出声提醒,有时劈头盖脸、振聋发聩,甚至棍棒相加。而得到的结果往往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孩子做作业是越盯越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的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们的需要分为了5个层次:一是生理需求,二是安全的需求、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层需要有先后顺序,他们是逐级产生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简而言之,孩子在时时刻刻担心、害怕着自己会不会被骂、被打的安全需要都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越级去产生写好作业的实现自我的最高层级的需要呢?

f4ef3035436140238e79c63d80272c7c.Jpeg

 

除此以外,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影响孩子注意力的事物比比皆是。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老师,是孩子最亲近、信任的人,我们对于孩子专注力的保护更加的更加义不容辞。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易于操作的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1.营造安静纯粹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没有条件的也要确保孩子的学习环境安静单纯。

具体的说,孩子的房间在布置时要力求简单,不能有太多的花样,不要摆放过多的装饰品,也不要有过多的杂物。男生的房间,尤其是桌面,不要摆放玩具饰品,女生的桌面不要摆放镜子等。这些都会吸引孩子的无意注意。

房间的色调要简洁、明亮,不能为了迎合孩子而过于花哨。强烈的色彩会刺激孩子的神经,容易助长浮躁的情绪;相反,简洁、平和的色调则有助于孩子静心思考问题。此外,光线的明暗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光线较暗的房间容易让孩子情绪低落,不利于学习。

如果没有单独的房间,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最好把桌面清空,只留当前学习任务所需的学习工具。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失去了可以被分散的条件,就能指向和集中于眼前的学习任务上。

66cf18eed4114ed9b4e14e1fc66356cd.Jpeg

2.不在孩子学习时唠叨不停

父母的唠叨和叮咛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产生焦虑无法集中注意,还会打断孩子的思考过程,使注意力转移。

孩子在学习、游戏时,思路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注意力也是集中而连续的。如果这个连续的过程突然被迫中断,尤其是经常被迫中断,就会在孩子的注意过程中留下痕迹,以后也很难让注意过程变得平滑连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这里的中断不是指孩子一会儿摸摸东西,一会儿发呆,而是指外界的干扰——父母让孩子强制中断。因为孩子的发呆是他的注意力自主转移的过程,它虽然不利于当下完成的任务,但同样是平滑的,对注意系统是没有伤害的。但外界强制干扰会打破他原本平滑的注意系统,留下时刻可能被打断的印记。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保持沉默,可以等孩子结束了之后再对他的所作所为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提醒和询问。

此外,唠叨甚至训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于给了孩子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家长、老师在孩子心里是权威,所以我们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就会从内心接受了这样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这会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等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之后,再来和他沟通:“这次的作业,我帮你检查过了,首先你完成这次作业花了____时间,和题量相比你做题的速度略有些偏慢,你能为自己总结一下原因吗?”然后,再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比如完成每项作业前都规定好时间再做等等。再比如,“你这次作业的正确率不是很高,你要不要自己检查一遍啊?”等他认识到自己粗心所犯的错误后,再予以鼓励和引导。

74172d447f0446399bf3f462f3b8523d.Jpeg

 

3.培养优势智能,提升注意力

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不难发现,在面对我们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总是更容易变得专心致志,甚至是兴致勃勃。这是因为我们的兴趣爱好和无意注意密不可分。而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都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利用好兴趣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非常有效。

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成为优势智能。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对那些活动感兴趣,再从中找出适合的加以培养。画画可以培养空间智能,舞蹈、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运动智能,对动物植物的兴趣可以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等。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学习一起成长,学习的过程也是注意力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得到提高。而从兴趣到智能,孩子的成就感也被大大激发了。当孩子获得了成就、自信之后,就能把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注意力的使用、思维的方式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任务上,从而达到注意力的整体提升。

3063788af4e94980833dfefe40a9a33f.Jpeg

 

4.一些提升注意力的活动

长篇大论难免乏味,不如我们来说一说,有哪些易操作的提升注意力的活动能让我们来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呢?

1 闹钟滴答

这项活动操作十分简单,在家找一个闹钟,让孩子听到它的滴答声,并让孩子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第1天念10个,第2天念15个,第3天念20个,第4天念20个以上,每天做8次,坚持一周,效果会渐渐呈现。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也正因为此,这个活动有些枯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以做游戏的形式,为它安排一个背景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6a9138669abe4b4e8cf68fe0944b4901.Jpeg

 

2 舒尔特方格训练

舒尔特方格 (Schulte Grid) 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等共 25 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父母可一旁记录所用时间。实施过程要注意:眼睛距表30~35厘米,视点自然放在表的中心;在所有字符全部清晰入目的前提下,按顺序找全所有字符,注意不要顾此失彼,因找一个字符而对其他字符视而不见;每看完一个表,眼睛稍做休息,或闭目,或做眼保健操,不要太疲劳;练习初期不考虑记忆因素。每天看5-8个表即可;每个表建议使用不超过三次,以免记忆因素影响训练效果。7~12 岁能达到26秒以下为优秀, 42秒属于中等水平,50"则问题较大,建议坚持训练。

舒尔特方格训练可以综合提升孩子注意力的选择性、持久性、稳定性、广度、视觉宽度和手眼协调能力等。在操作方面也是易于实施,在家可以自己制作表格,也可用汉字、字母代替数字。对于注意水平较高的,也可以自制作36格、49格、64格、81格、100格、121格的表等等。

a2adfac6fd7345bc99d24ec716c8882b.Jpeg

 

3 球类运动

参加运动本身就又助于大脑的成长和发育,而球类运动,不论是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总是需要我们对于“球”这一物体集中注意力,哪怕是一个人在楼下拍皮球,我们的目光、肢体以及我们平常很难察觉到的运动思维都被“球”所完全调动。

各种球类运动的规则应该不需要我多说了,那么作为注意力训练的活动,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活动的时长。建议根据孩子的体能进行规划,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如果超出了平常注意力保持的水平,并且也没有出现注意力的起伏或分散的情况,可以继续;如果出现,则需要暂停休息,以免破坏注意力保持的状态。

ebc2949480a447339868ab325ee3ac5a.Jpeg

 

让我们解开对孩子的一些误解,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用更合理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和关切,让孩子最终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也许我们不能给孩子创造更优渥的条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塑造孩子优秀的品质和优雅的素养,培养孩子良好的思考、做事习惯,让孩子赢在终点。

107e90a786174c4990b504a95be97a1c.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