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心语】第28期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常常是被忽视的重要内容,许多父母重视孩子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心理的需求,使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面临挫折和批评,心里极其脆弱,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只有大大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面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和睦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由父母带来的安全感能够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亲情。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缺乏独立意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因此,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3.让孩子从小接受挫折
一个人的成功大多是在经历一番磨难和挫折中获得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接受挫折,正确认识挫折。
4.教给孩子各种调节挫折的方法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教孩子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学会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保持心理平衡,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5.体能训练,增强孩子的耐心
让孩子进行体能训练,这不但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还能增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但是,需要父母注意的是,体能训练必须要让孩子坚持下去,形成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正确引导孩子多交朋友
朋友往往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正确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孩子倾诉的对象就多,内心的压力就容易得到释放,从而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7.让孩子懂得价值判断,学会放弃
在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渐渐学会价值判断的方法,人都要学会放弃,放弃不是认输,而是为了胜利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怎么思考,怎么评判,都是教育的重点。只有让孩子的思维充满理性,他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8.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操练
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锻炼来促进其健康发展。父母可以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在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设置一些难题,在孩子低落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要以平和的心态参与竞争,这样孩子才可能禁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9.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面对同一挑战和竞争条件,充满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而是符合孩子的自身条件,让孩子在实现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10.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遭遇逆境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让其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帮助孩子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养成,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助力孩子成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