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心语】第52期 赋能家庭教育 守护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言传身教,学会倾听孩子
“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过高的要求和不断的批评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久而久之,甚至疏远自己的父母,喜欢与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玩耍,与父母没有太多的沟通,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也渐渐少了。父母越来越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也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一点也不理解自己,处处管束自己,觉得自己像那笼中鸟一般。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孩子。
学会宽容与约束孩子
家长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学校提倡“多鼓励、表扬学生”,家长也要明白孩子快乐的性格不是在训斥声中养成的,家长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亲近大自然是孩子们十分向往和感兴趣的事。现代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住楼房者居多,无形中造成孩子与同龄人缺乏交往的机会。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庭,从群体生活进入独户生活,心理上难免产生一种孤独感,所以家长们要鼓励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多在蓝天下草地上活动,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家庭的美满幸福,请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阳光、健康、茁壮成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